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这样一所传奇的大学在中国短暂存在过:它屋舍简陋,却大师云集;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1938年,这一学校的师生从长沙徒步走到昆明;81年后,杨潇重走前人路线。本期每周一讲,我们有幸邀请到政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刘汉超老师为我们带来《阅读与旅行——从<重走>谈起》的主题讲座。
讲座伊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西南联大”和联大师生的徒步旅行。卢沟桥事变后,平津沦陷,清华、北大和南开迁往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临大)。随后,为进一步满足保存民族文化血脉、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需要,临大由长沙迁往昆明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分三路南下,其中,“湘黔滇旅行团”历时68天,徒步1600公里。
接着,老师讲述了作者重走的原因和意义。杨潇重走联大路线的过程是一个融合了阅读、历史、现实、自我追求的过程,在此期间,他寻访古迹、追寻历史、感知旅途中的自然与人情、感知中国社会的发展。由此,他依托切身体验现实与自然,追寻感悟那段颇具象征意义的历史。
讲座尾声,老师谈到了旅行、阅读与自我认同。阅读和旅行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相互印证的关系,目的在于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但是,比这个更重要的也许是阅读和旅行有时候构成了自我认同建构的重要方式。联大的师生也是通过长途跋涉的旅行而确证了他们刚毅坚卓的品性,这一品性支撑起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激发起对国家和民族更强烈的情感。
当下的青年正面对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着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面对着国家民族复兴的期待,我们更应当通过阅读、旅行等方式来建构自己、塑造自己、积蓄力量。